来自 台州人 2019-03-06 11:13 的文章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为什么总书记如此重视脱贫攻坚?我们要如何对症下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智慧又是怎样推进世界减贫事业的?让我们一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


脱贫攻坚为什么势在必行?


实现共同富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在,我国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了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众。真正要帮助的,还是低收入群众。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


底线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坚持党的领导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脱贫攻坚战考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成败系于精准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2016年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目的和手段关系要弄清楚。要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


要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不仅要帮钱帮物,更要推动产业层面合作,推动东部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实现双方共赢。不仅要推动省级层面协作,而且要推动市县层面协作。


要更加重视制度建设,明确各单位责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中央企业,要把帮扶作为政治责任,不能有丝毫含糊。


要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要引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导社会扶贫重心下沉,促进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扶贫必先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