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台州杂谈 2019-03-08 09:33 的文章

朋友圈打卡学习, 你支持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轩轩正在参加XXX推出的30天读书活动,今天是读书打卡的第5天,请为孩子加油点赞吧。”3月5日晚9点,陪孩子完成了当天的阅读任务后,家住天台的轩轩妈拍了一张儿子正在看书的照片,配上文字,在朋友圈打卡。

像轩轩妈一样,在朋友圈给孩子打卡的家长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少数家长是自发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则是培训机构和学校要求的。那么,在朋友圈打卡学习真的有效吗?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

坚持打卡可以让孩子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周前,轩轩妈了解到,儿子所在的语言培训机构和一家银行共同发起30天阅读打卡活动。“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完成后拍照发朋友圈打卡,坚持30天可以获得一张证书和奖品。”轩轩表示有兴趣参加,轩轩妈便报名了。

这位年轻的妈妈坦言:“参加这个活动,一方面为了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坚持陪孩子阅读。”她说:“以前,有时候孩子想让我陪他看书,我没有时间;我有时间了,他又被电视吸引,不愿意看书。在朋友圈打卡,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我没有理由不陪伴,他也不会因为沉迷电视而丢失阅读时间。”

到3月5日,轩轩已经完成了五天的阅读。轩轩妈对于完成这个活动很有信心:“时间周期不长,每天到点,我都会提醒他看书。希望以后他可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临海人章丽娅是一家培训机构的琵琶老师,她的女儿从小跟着她学习琵琶。“两年前,我每天早上六点把女儿喊起来练习琵琶,然后录一个她练习的小视频发在朋友圈。”她解释:“一方面,我是老师,这么做是想起到榜样作用,可以激励所有学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励孩子,这么多人看着她,对她是一种监督。”

章丽娅坦言,一开始,女儿不乐意起床,但是坚持了两个月后,她慢慢开始适应。

最近,学校推迟了上学时间,考虑到女儿每天早起比较辛苦,章丽娅便问女儿,是否推迟二十分钟起床,“她拒绝了,仍然每天六点起来。因为坚持了这么久,早起练习已经成了她的习惯,不需要再去督促。”

现在,章丽娅不再每天给女儿打卡了。“她形成自觉后,其实打不打卡都没有影响。”

为了督促学生在家坚持练习,章丽娅偶尔会在培训机构发起打卡活动。她发现,第一周多数家长和学生都能坚持,但慢慢地,一部分人就放弃了。“这个问题根源在家长。前期家长的监督很重要,家长在孩子没有养成习惯前就松懈了,孩子自然也就松懈了。”

在章丽娅看来,朋友圈打卡是有一定作用的。“即使有些人流于形式、做做样子,毕竟还是把练习当作一回事了。如果能坚持,对大部分学生还是有益的。”

家住椒江的项女士在网上给孩子购买了一套英语课程,自此每天在朋友圈打卡学习。“每天晚饭后,我会让孩子跟着课程进度,学习当天的内容,已经坚持136天了。”项女士说,“打卡是网络课程里要求的,每天学习后在朋友圈打卡,能享受优惠。另一方面,我觉得这对孩子是一种激励。为了不中断打卡,他每天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学会了坚持。”

朋友圈打卡容易流于形式

虽然部分家长觉得朋友圈打卡对孩子学习有帮助,但是家住临海涌泉的张女士却觉得困扰。

今年寒假,张女士给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报了一个书画班。书画班以奖励的形式,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里按时完成绘画作品,并拍照在朋友圈打卡。张女士表示:“一开始,孩子是很有兴趣学的,但是每天回家后都要画画,他就不耐烦了,慢慢变成交差,随便敷衍了事。”

张女士说:“孩子不管学什么,环境和气氛很重要。如果任务过重,会引发他潜意识的反抗。”

周丹的儿子是临海邵家渡中心校三年级的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孩子上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布置了阅读打卡作业:“开学布置一次,阅读一百天打卡;期末布置一次,阅读三十天打卡。每次看完书后,家长拍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证明完成了任务。”

一开始,孩子每天很积极看书,周丹也尽职地帮孩子记录。“小孩子都贪玩,新鲜劲过后,他就不愿意再看了,每天随便翻一翻,跟交账一样,再加上我自己工作忙,就中断了打卡。”

周丹吐槽:“到现在,他都没有完整看一本书,问他书里有哪些故事,他也答不上来。”

路桥人小乔是一年级孩子的妈妈。这个寒假,她给儿子报了一个书法班,老师布置了打卡任务。“孩子每天回家后写几行字,也不多,然后家长拍个照片,在朋友圈打卡。老师看到了,会在下面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