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台州杂谈 2019-02-28 16:59 的文章

台州湾畔 巨龙腾飞

  浙江在线杭州1月16日讯 大路通南北,海湾育灵气。

  1月16日,台州沿海高速全线通车,台州湾畔,一条巨龙已腾飞。

  4年来,15000名追梦人秉承“品质至上、实干创新、团结奋进、决战决胜”的信念,攻克了这个在立项之时仅次于港珠澳大桥的国家重点工程。

  作为台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主轴,“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浙江重要交通动脉,台州沿海高速公路打通了台州发展的高速通道,对台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融入宁波都市圈,打造温台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加快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都是一部强大的助推器。

  未来,台州沿海高速将真正发挥台州沿海大通道优势,拓展台州东部广阔的沿海空间和海洋资源,撬动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台州经济迈向陆海联动,对台州的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关键词: 艰苦创业

  2000年,台州人民就已经在构想沿海大通道。

  2006年,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

  这项台州历史上最大的工程终于拉开了它鸿篇巨制的序幕。

  台州沿海高速途经6个县(市、区),全长147公里,总投资386亿元,全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16处互通、3处服务区、1处停车区。

  从地质、水文、气候、海事,到水利、防洪、土地、林地,涵盖31项专题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20多个国家部委和省级单位。

  资料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按页可以从台州铺到北京。

  2013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会议正式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要想全线开工,386亿元资金是前提。

  指挥部千方百计筹集资本金,最后,争取到交通运输部补助35.07亿元,成为浙江历史上获得国家补助比例最高、额度最大的公路项目。

  几经波折,最终敲定PPP项目,引入社会资金20亿元,成为全国最早成功的交通PPP项目。

  关键词: 品质至上

  2015年6月8日,台州湾大桥实质性开工,147公里的战线全面点燃。

  打造百年品质工程,争创“鲁班奖”,是台州沿海高速的目标。

  但恶劣的气候、复杂的水文、艰难的施工环境、300多项复杂的单体工程,一项项都是高难度挑战。

  高标准布局三集中场地的建设,T梁钢筋超市仓储式配送;数控加工设备、预应力智能张拉和压浆等桥梁设备的全面应用,追求毫米级品质控制。

  通过“美丽班组”建设,把班组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面对是一项工作,更是一场比赛。他们天天竞赛、月月比武、季季攻关,劳动的荣誉和真金白银的奖金直接送到榜样手中。违规者将受严厉处罚。

  安全工作永远摆在第一位。在一张无形的“天网”里,三级视频监控系统对全线进行了无死角、全天候监控。

  连续承办了3次省级现场会,18场施工标准化现场会,推出隧道施工、盖梁施工、立柱钢筋笼保护层工艺控制等一批样板。

  台州沿海高速成为首批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连续获得浙江省在建高速公路半年度、年度执法大检查第一名,实现安全零事故。

  漫长的工期,繁重的任务,频繁的比武,严苛的要求,台州沿海高速是一个巨大的熔炉,锻造出一批又一批新工匠。

  关键词: 实干创新

  台州湾大桥,台州沿海高速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总长8167米,混凝土45.9万立方米,钢筋5.4万吨,相当于5个埃菲尔铁塔。主墩承台有32根桩基,平均桩长达145米,最长桩长达158米,是目前国内最深桩基。

  这一根直插海底的“中华第一桩”,曾难倒了经历过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一流团队。主墩桩伫立的地段,地质结构极其复杂,极硬的“铁板砂”圆砂层和极软糊钻粉质黏土层,打钻效率极低,最慢时每小时只能钻进1厘米。

  为确保钢套箱与钢套箱之间做到严丝合缝,攻坚组和突击队连续十几个小时坚守,在台风来临前精准下放。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扫清了工程在质量安全、检查、整改和履约等方面的管理“盲区”。6大管理系统、9大监测系统,“6+9”管理模式让工程质量管控从被动监测变为主动分析。

  不断创新,台州沿海高速指挥部组织了13项课题研究;应用“四新”技术8项;自主研发新工艺和施工标准化措施22项。共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5项;公路工法3项;自主创新设备10台套;自主创新工艺9项,创新管理模式8项。

  同时,该指挥部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贯彻“妈妈式服务”理念,打造全国交通建设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样板。

  关键词: 团结奋进

  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台州沿海高速人始终心怀共同理想,不忘初心、风雨同舟、日夜兼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