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中华寺,台州工匠建造
中华寺进入验收阶段。(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此前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发表题为《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中国在尼泊尔兰毗尼建设的中华寺,成为中尼宗教文化交流的标志。
读者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华寺的建成,包含着一群台州人的艰辛付出——尼泊尔中华寺由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施工建造。
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下称临海古建公司)成立于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该公司专门从事传统建筑的新建与修复工作。为此,记者采访了公司总经理黄大树。
行业佼佼者
尼泊尔中华寺是中国响应由联合国开发署、教科文组织、尼泊尔王国政府组建的兰毗尼开发委员会和世界佛教联谊会的邀请而建立的,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国外建造的第一座正式寺院。中华寺项目于1993年进入筹备阶段,1997年3月动工兴建,1998年10月第一期工程竣工,1999年全面完工,耗时两年之久。
中华寺之于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为什么会选择临海古建公司呢?“当时有多家公司竞争这个机会,我们能够被选中,是非常荣幸的!”黄大树回忆,临海古建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国内新建或修复了不少寺庙,建筑质量颇高,在行业中也是佼佼者,因此赢得了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信任,最终被派去建造中华寺。
建造困难重重
1997年春节一过,临海古建公司的30多位工匠就踏上兰毗尼之旅。中华寺的建造拉开序幕。
因为工匠技术过硬且拥有充足经验,把图纸化为实物,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大,但是当地的环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边的夏天太热了,最高气温常常到40度,每天要喝很多水。”黄大树说,在那里,虽然抬头能看到远处喜马拉雅山的白雪,但施工地可是中暑高发地。他们专门带去了医护人员,还为当地百姓看了不少病。
除了环境,语言交流也是工程建造的麻烦之处。出于建造需要,临海古建公司在当地招了大量工人。工人们讲的尼泊尔语,对黄大树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书”,团队里的两个翻译分身乏术。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工匠们一一克服,终于在工期内完成了建造。
文化传承人
此次,得知中华寺受到习近平主席的肯定,黄大树非常高兴,“这是一件为国争光的事,能够得到肯定是最大的褒奖”。
从普通泥水匠成为古建筑专家,黄大树获得过不少成就。2018年,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召开的会员代表大会及高峰论坛会议上,他还获得了“优秀传承人”称号。“我是一名台州人,做到这些也是想为台州争光,想让大家看到我们公司建造、修复的传统建筑时,脑子里能浮现‘台州’二字。”
临海古建公司已经在国内建造和修复了许多“第一”工程。例如位于湖州市的飞英塔,是我国第一个修复的宋代砖塔,该塔堪称我国最复杂的高塔之一,临海古建公司一次性完成了修复,顺利通过实地验收。福建黄檗山的万福寺有着大片木结构的仿唐建筑,也是临海古建公司的杰作,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传统建筑群。
目前,临海古建公司正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新建一座高108米的砖砌仿唐塔,预计明年竣工,届时该塔将成为传统建筑中的“中华第一高塔”。
近年来,在坚持建造和修复古建筑事业的同时,黄大树团队也在不断进行设计与研究工作,并开办了培训班。“我们希望将这门技术传承下去,让传统建筑后继有人,向世界弘扬我们的传统建筑文化。”黄大树说。
台州资讯 www.318017.com
台州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