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台州的一天 2019-12-22 18:12 的文章

金融支持民营小微的“台州模式”

  “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这是业界对于浙江省台州市小微金融的认可,也是台州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的有力证明。民营和小微企业是浙江省台州市经济的“绝对主力”,在全市60万家市场主体中占比超99%,为服务好民营和小微企业,台州金融不断改革创新,于2012年获批浙江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验区,2015年获批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验区,在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小微金融服务机制和体系,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台州模式”。

  小微企业是台州发展的根本,也是银行机构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期《金融时报》记者赴台州调研采访时发现,辖内金融机构借助综合化的改革创新,积极构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从理念、服务、科技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全面创新,提升融资便利性,让民营和小微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截至2019年9月末,台州市银行业小微贷款余额为3384.7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0.88%;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38.73万户,同比增加3.32万户;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4419.6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3.48%。

  搭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打破“信息孤岛”

  民营和小微企业运行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是银行不敢放贷的重要原因。台州在破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有着深入探索。

  “信息不对称是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资金供求错位的重要原因。”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行长王去非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于2014年7月成功搭建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金融、公安、税务等30多个部门3.15亿条信用信息,对全市60万家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建档,打通了原本孤立的信用信息源,成为银行贷前调查的重要依托,使金融机构一站式查询散落在各部门的重要信息,并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分期不断拓展平台数据和优化平台功能。

  在2019年3月新上线的平台三期银企融资对接系统中,企业可以直接登录平台在线上申请融资,实现资金供需双方线上高效对接,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助推银企融资对接便捷化、信息化,进一步降低了银企对接交易成本。

  “平台建立后,‘一站式’调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获客成本,同时放贷时间也缩短了60%至70%。”王去非表示。截至9月末,平台共开设银行机构查询用户2419户,累计查询861万次;平台三期银企融资对接系统上线试运行6个月共上传各类信贷产品210只,线上对接成功447笔,为419家小微企业融资金额22.52亿元。

  在信息共享平台外,台州还创新性地推动成立了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年担保费率仅为0.75%。截至2019年9月底,台州市信保基金累计为17472家小微企业承保300.89亿元,在保余额为99.2亿元。

  创新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 满足科创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台州西脉厨卫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业,拥有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但创业初期遇到融资难题。

  “过去不知道用专利权也能贷款。”台州西脉厨卫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谈及创业初期贷款经历时说,以前向银行申请贷款要么提供抵押品,要么找担保人;这次只用专利向泰隆银行台州科技支行提出申请后就能贷款,真是特别方便。

  在台州,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的科技型企业很多。在泰隆银行台州分行行长元志卫看来,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服务,可以解决科创型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题,拓宽其融资渠道,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抓手,应当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刚开始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业务时,我也存在很多困惑。”元志卫告诉记者,但在实践中探索到,专利权质押是担保增信的一种方式,关键是要从企业整体角度考量专利权的价值,通过全面评估企业整体状况,并在风控上不单纯以质押物来处置,就能够较好地匹配科创型小微企业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特征,同时也能够较好地控制风险,实现商业可持续。

  不仅是泰隆银行,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大力推动下,台州市多家银行机构都纷纷开展商标专用权、排污权、专利权、应收账款四类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工作。截至9月末,台州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6110笔,金额634.65亿元。

  村民化、行业专业化、平台化 打通小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台州市银行机构对提高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质效的探索一直在持续。目前针对不同的小微客户群,逐步推进施行村民化、行业专业化、平台化服务,这已经成为台州银行机构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