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台州的一天 2019-03-11 09:15 的文章

玉环楚门:山色散烟霞小城正崛起

玉环楚门:山色散烟霞小城正崛起

围绕文房桥的湖滨路、直塘河、湖滨公园和沿河景观带,展示了楚门的水乡风韵。应军摄

玉环楚门的文房桥,得名楚门八景“高阁文房”。走在桥上,人随台阶移步换景,尽览当地新旧交换的别样风情。

“楚门山色散烟霞,人到江南识永嘉。”元代诗人李仕兴的《抵楚门》,勾勒了800年前的楚门风貌。如今,围绕文房桥的湖滨路、直塘河、湖滨公园和沿河景观带,展示了楚门当下“江南古镇梦里水乡”的风韵。如此美景重现,得益于楚门高质量推进小城市建设。

传统产业涅槃重生,特色小镇扬帆起航,安全工作成效明显,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楚门力度”成为标杆,“楚门作风”深入人心……过去一年,楚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07.8亿元、规上工业产值86.9亿元,分别增长2.1%和11.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9.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7亿元,位列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68位。

坚持高质量主旋律,争当新时代排头兵。“一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克难攻坚、实干担当,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楚门镇党委书记金加树表示,新的一年,楚门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朝着全省一流的新型小城市阔步前进。

玉环楚门:山色散烟霞小城正崛起

S226省道。应军摄

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今年我们要坚持拆建并举,全面提速老旧工业点改造。”3月1日上午,下着小雨,楚门镇查违办副主任金士平又到中山、丁岙等几个老旧工业点上转了一圈,了解最新的改造进度。

10个老旧工业点,涉及9个村、近300家“低小散”企业,成了制约楚门发展的“痼疾”。低效、无序、粗放的发展模式,“绊”住了楚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去年,该镇一手抓老旧工业点改造,一手抓小微企业园建设,全面推进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工作,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努力确保全镇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拆字开路,规划先行”,根据每个区块实际情况,楚门镇制定出“三转二改五聚”的改造计划,采取“退二进三”“退二进二”、整合集聚等方式,进行商业、工业融合开发,致力打造楚门特色改造样本。

截至3月1日,10个老旧工业点已完成违建“清零”,累计拆违面积达62.5万平方米。各工业点“一点一策”也已全部制定完成,为拆后重建打好了基础。

玉环楚门:山色散烟霞小城正崛起

立面改造后的南兴路。叶云飞摄

“没动工的促动工,动工了的促完工,完工了的促投产”,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金士平的电脑上多出一份《2019年老旧工业点改造工作计划表》,上面详细记录了这10个老旧工业点的改造情况。“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今年我们将改造进度从每个月细化为每周,也就是说每周一一上班,我们就要快马加鞭,不能有任何懈怠,努力打造一个产、城、人融合的现代化时尚小镇。”

通过“拆”字为发展腾空间,通过“建”字走上发展新道路。楚门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加大抓经济力度,一手实施转企升规、创新发展,一手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明显。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没想到出门就是一个大公园,水、桥、街景;没想到有一天楚门的房子、楚门的路能变得这么美,感觉就像生活到了画里面,真真幸福得不得了!”近日,趁着雨停,60多岁的老陈带着老伴出门散步,时不时拿出手机给老伴拍几张照片。

小桥流水,木船轻摇穿过,加上古色古香的老街,在恬静中再现江南水乡的市井之美……如今的楚门,处处充满灵秀之美。

玉环楚门:山色散烟霞小城正崛起

红照路入城口。叶云飞摄

“我们立足人文底蕴和发展基础厚实等优势,全面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抓建设,重拳出击整秩序,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精品小城市。”楚门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副主任余利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创品牌、树形象、建精品,充分挖掘资源的基础上,做足文化特色项目,文玲书院、楚洲文化城等成为居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集文化、产业、休闲于一体的湖滨路更是被称为“文化创意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