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各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动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广这些好经验好做法,特撰写10篇典型案例文章,以期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防控治”三位一体 打好净土保卫战
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台州,是我国有名的“原料药之都”“中国再生金属之都”“城市矿山”“中国制造业之都”等,医化、废五金拆解、电镀等支柱行业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为台州百姓赚得“金山银山”的同时,前期粗放的发展方式、不正确的生产经营模式、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也导致台州局部区域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了土壤,高昂的污染处理成本又让土壤修复难上加难,台州百姓与“绿水青山”渐行渐远。
“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向纵深?如何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如何打好净土保卫战?”四道难题仍旧摆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面前。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台州市全面启动土壤环境质量详查,“防控治”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先行区建设工作。通过系统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台州全面建立起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探索了土壤污染“防控治”的台州模式,为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注重建章立制,全方位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打造工作“推进器”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领域,综合性很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相关的管理流程尚不完善,涉及的管理部门又很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困惑。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修复之道,亟须强化领导力量,制定一整套可操作、接地气的土壤污染防治制度,整合各部门力量,做到既分工负责又联动合作。
为此,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将建章立制作为先行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和执行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树立制度的刚性和权威,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市县两级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先行区建设。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出台市级单位责任分工方案和先行区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党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先行区建设联络员制度,先行区建设工作按季调度预警通报、信息简报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围绕源头预防、准入管理、项目实施、执法监管等环节,探索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土壤环境管理制度体系。
开展土壤详查,全方位摸清土壤污染底数,构建基础“数据库”
过去,台州市也曾对局部区域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但这些调查都是仅针对具体点位的超标率,并且调查点位布设不多、检测指标较少、覆盖面不广,尚不能全面反映土壤污染的分布和程度,台州市的土壤环境依然“底数不清”,亟须进行全面详查,深入掌握污染分布状况、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摸清“家底”,使得后续的“防控治”具有针对性。
台州市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市情调查来抓,专门成立了台州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协调小组和技术组,市政府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分工牵头负责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努力构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数据库”,并以此探索摸清土壤污染的系统性和内在规律,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源头预防,全方位切断工业污染进入土壤的途径,消除污染“风险点”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切断各类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根本措施。台州医化、电镀、拆解、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约有1300家,还有相当数量的“散乱污”企业,这些企业的“三废”排放成为土壤污染的重大隐患和风险。
台州资讯 www.318017.com
台州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