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台州的小微金融改革样本: 变“多跑腿”为“多跑数”
[作为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是台州经济的主导力量,占全市经济总量95%以上。]
浙江,全国经济的晴雨表,台州,全国小微金改的试验区。作为中国股份合作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是台州经济的主导力量,占全市经济总量95%以上。
独具特色的“台州现象”让这座山海水城成为了全国小微金融改革的高地,率先推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台州模式”。其中,全国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首个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首个小微金融指数等一系列首创性、关键性改革创新举措也在这里先后落地开花。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跟随银保监会就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赴台州调研。记者发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归根结底是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台州依靠地域特色,借力金融科技,打造出支持中小微的台州样本。
数字台州,打破“信息孤岛”
调研中,多家银行对记者表示,银行此前“不敢贷、不愿贷”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小微企业主公私不分,财务管理混乱,银行贷后管理风险巨大。除此之外,中小微企业所反映的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更本质的原因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台州的典型经验就体现在利用金融科技打破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孤岛”。
例如,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涉企信息碎片化、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风险评估困难、授信审批流程长、惠企政策分散化”等痛点,台州银保监分局针对民营企业需求,指导银行机构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技术,让金融服务“最多跑一次”。
此外,台州首创了小微企业融资监测与服务机制,变“企业需”为“银行供”。浙江省率先在台州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监测与服务机制,选取10~20家重点小微园区、2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00家吸纳就业型企业及10家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银行作为监测样本,由主办银行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银行通过数据归集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走访,动态监测企业融资满足情况。
例如,台州银保监分局在小微科创园建立了首个融资监测点,做好数据报送与统计,并会同工商银行台州分行、农业银行台州分行、椒江农商银行等主办行对融资情况组织全面摸底。按照10万元以下、10万~50万元、50万~500万元、500万~1000万元进行分层,对融资需求未满足企业形成差异化方案,建立问题清单与台账,主动把金融服务送到企业。
台州还创新“掌上办贷”数字金融模式,变“多跑腿”为“多跑数”。记者调研了解到,“掌上办贷”数字金融平台不仅可以让金融服务全流程网上通办,同时还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未来平台将引入浙江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实现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数据及时查询和共享应用,打通信息壁垒和“孤岛”,在此基础上,授信决策精准度大大提高,信用贷款占比也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9年3月末,台州市信用贷款余额9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8亿元,增长31.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3个百分点。
创新小微园区金融,解决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浙江省小微园区建设如火如荼。通过高质量小微企业的集聚发展,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企业入园、实时监测运营情况,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便迎刃而解。
第一财经记者调研了解到,一些企业在入园前存在经营不合规等问题,特别是涉及消防、环保等风险隐患,银行出于风控考虑,放贷时存在顾虑。但在企业入园后,经营场所规范,同时银行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这一痛点得到有效解决。
浙江织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在闹表示,2016年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扩大生产、技术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园区的金融服务为其带来实质的帮助。
在支持中小微的过程中,台州银保监分局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园区型、科创型、供应链型与吸纳就业型的四分类服务方案,创新专项金融产品与服务,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其中,园区型即“政府+金融+科技+园区+监管”五位一体小微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台州模式。通过制定数字小微园金融服务标准,优化政银合作的风险共担机制,推行“伙伴银行”机制,依托物联网技术深入采集企业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为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在小微企业融资监测与服务机制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投向结构、贷款利率、期限、还款方式创新、民间融资及融资风险等情况都成为动态跟踪数据对象。根据监测结果,牵头银行机构走访有融资需求而银行没有满足的企业和园区,找出金融服务不足,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台州资讯 www.318017.com
台州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