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 台州模式有三大经验
本报记者马梅若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在政协经济界别驻地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发出邀请:“你一定要来台州看看。”
让殷兴山引以为傲的是台州金融支持小微的工作。“台州在金融支持小微方面做得非常好。”在采访中,他把台州支持小微企业的模式总结为三大经验。
一是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和共享。殷兴山介绍,在台州市政府的推动下,台州建立了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将市场监管、法院、房管、国土等15个部门的81大类、覆盖59万家市场主体的8316万条信用信息进行整合汇集并实时更新,免费提供给银行使用。截至2018年12月末,最高月查询近20万次。该平台已被台州所有银行机构列入贷前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必经环节,为银行筛选优质客户、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殷兴山也强调了个人、企业的信息是不能被滥用的。“只有合格的市场主体才能在这个平台上查询信息,比如持牌的金融机构。而且,这种查询是留有痕迹的,不会纵容机构乱查,甚至倒卖信息给第三方。”
二是信用保证基金。“台州市在学习借鉴台湾经验基础上,建立了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他介绍,“这是一个基于政府、银行等多部门合作的融资担保平台。参与这个信保基金的机构,在利率定价等方面是有差异的,同时也会得到更好的保护,最后的风险损失承担得更少,这也是一种市场激励。”
三是专为小微企业专业服务的专业金融机构。根据殷兴山介绍,台州市先后成立了3家专门服务于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法人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台州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服务半径短,对企业各类信息了解得比较充分。同时,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银行也都在着力加强小微业务。”他指出,目前,3家城商行小微企业(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超过75%,信用和保证贷款占比超过75%,户均贷款仅30多万元,5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99%以上。可以说,台州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当《金融时报》记者问到台州的小微企业去年是否也感受到了融资困境时,殷兴山颇为自信地指出:“经济兴,金融兴。台州一直要求企业坚守主业,只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台州的整个经济发展是非常稳健的,各类机构都有比较均衡的发展,没有风险突出的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台州2018年的不良贷款率是0.75%。而经济兴则金融兴,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敢于加强对小微的支持。”
台州资讯 www.318017.com
台州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