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小微 金融“解码”
台州是浙江省地级市,面积达94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1万,2018年GDP达到4844亿元,税收收入为745亿元,是中国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和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自2013年浙江省政府在台州市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台州小微金融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蜚声业内。鉴于“台州模式”的突出成绩与巨大潜力,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正式将台州升格为国家级小微金改试验区。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台州小微金改再次取得空前成功,于是有了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的美誉。
记者从台州金融办了解到,截至2018年末,台州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057.6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1.51%,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4.28%,连续九年全面完成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要求。与此同时,台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遥遥领先全国。
台州小微金融模式亮点无数,但其内核是什么?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的话概括主要有三大利器,一是实现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和共享,二是建立了信用保证基金,三是有一批专为小微企业专业服务的专业金融机构。
首创国内信保基金
“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的出发点,而小微融资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担保难增信难,于是我们学习借鉴了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于2014年11月在内地设立了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初创规模5亿元,目前已增至10亿元。”回顾当年小微金融发展历程,台州金融办副主任杨耿彪如数家珍。
他告诉记者,为有效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获得率,政府部门打造了“两平台一基金”,基金成立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企业因互保联保导致的“担保链”“资金链”问题持续暴露,为小微企业构建一个可持续的融资担保体系。
信保基金拥有责权利清晰的运行机制。政府出资及银行捐资比例为8:2;单个企业担保额度最高不超过800万元,小微企业股东及个体工商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基金涵盖主体为各辖属区域范围内符合工信部相关标准的优质成长型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户提供担保增信。
记者了解到,目前合作银行已由最初的7家扩展到26家,涵盖辖区内各类型银行。具体流程为由合作银行推荐借款人向中心申请担保,中心审核同意后,银行发放贷款。中心和合作银行分别进行保后、贷后跟踪管理。并且信保基金提供的担保无需抵押及第三方担保,且不收取保证金及其他任何费用。
对于大家关心的担保费率问题,杨耿彪介绍说,信保基金担保费率远低于市场1.5%至3%的费率,仅为年化0.75%,且企业使用金额或期限未满时可按天进行退取,部分政策类专项项目,免收保费。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台州信保基金服务于13365家企业,担保授信金额222.99亿元,在保余额75.96亿元,户均额度从成立之初的162万元降至87万元,单户担保金额500万元以下项目占92%,户数占98.8%。“可以说,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真正做到服务于广大小微企业,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担保累’以及互保联保风险大的问题。”杨耿彪说。
搭建两大平台
前述“两平台一基金”中的平台,一是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平台,前者破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后者针对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要解开这个结需要“政府、人行推动以及各方参与”。
“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要做到务实有效,首先务求信息尽可能完整,目前平台征集了金融、法院、公安、地税、社保、国土、环保、建设、食药品监督、国税、工商、质监、电力等15个部门60万家市场主体约8546万条信用信息。”杨耿彪介绍道。同时,服务务求有针对性,紧紧围绕实际需求,精心选择,提供企业的基础信息、综合信息、信用评价和风险诊断等四大类查询服务,并实现融资、投资以及企业和法人代表等项目的关联查询,从而极大提升参考价值。此外,平台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实行“政府建设、财政出资、人行代管、免费查询”的运作模式,并且信息实时更新。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后,成效十分显著。目前,开设查询用户已达2247个,最高月查询20万次,累计查询量达589万次。对企业而言,自律性增强,虚报、瞒报信息的动机明显下降,改善企业融资生态;对银行而言,企业贷前调查成本从户均20小时400元降低至几乎为零,极大地提高了放贷效率,并且,银行内部由于信息查询手段的优化与规范,信贷“包装文化”大幅降低;对政府而言,则增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银企实现互赢的良性循环。
台州资讯 www.318017.com
台州人的家